
山姆超市全球开店,为何学不会许昌胖东来?3组数字撕开商业真相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49 点击次数:99
2025年3月,山姆会员店在郑州的首家门店开业首日涌入3万人,货架却被抢空;而距离仅130公里的许昌,胖东来门店日均客流量破4万,却坚持20年不扩张。同为零售巨头,一个靠全球供应链攻城略地,一个靠“擦鞋服务”封神,为何山姆学不会胖东来?这背后藏着中国商业的深层矛盾。
商业模式差异
当山姆用260元会员费筛选中产家庭时,胖东来正蹲下给大爷擦电动车座。前者在全球拥有52家门店,后者仅13家却创造单店10亿销售额。胖东来员工月薪比同行高30%,山姆采购总监年薪百万美元,这组数据暴露核心差异:一个用“人情”黏住社区,一个用“效率”征服城市。河南四线超市老板老张试过学胖东来改造门店,400万砸下去,熟食区大妈们却嫌38元/斤的香肠太贵,转头去抢5元一碗的粉面。
供应链成本
山姆的澳洲牛排能比菜市场便宜,靠的是全球采购和集装箱直运;胖东来的胡辣汤敢卖5元一碗,凭的是3公里内连开5店的物流网。这就像少林硬功碰上武当太极——前者练的是供应链“肌肉记忆”,后者修的是本地化“内功心法”。郑州山姆开业当天,有顾客扛走整扇西班牙火腿,而许昌大妈在胖东来退掉两年前买的毛衣时,店员笑着递上购物券。两种服务逻辑背后,是月均3400元与1.2万元消费力的残酷分层。
文化基因
山姆店长看不懂胖东来的“周二闭店”,就像于东来算不清跨国物流的关税公式。前者用大数据分析会员复购率,后者靠员工“委屈奖”培养忠诚度。当盒马试图用“中国版Costco”概念下沉时,四线超市老板发现:学山姆要砸钱建冷库,学胖东来得给员工分九成利润——结果两头落空。这种矛盾在郑州尤为撕裂:山姆会员为抢限量瑞士卷大打出手,而胖东来粉丝在抖音喊话:“于东来快救救被资本绑架的零售业!”
兔槽兔吐槽
你觉得中国零售的未来属于山姆的集装箱,还是胖东来的擦鞋布?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。